爨底下村
世界杯意大利阵容 2025-08-05 19:25:10
爨底下村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分类古建筑时代明至清编号6-312认定时间2006年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是一座始建于明朝的古村落。村内至今仍完整保留大量清朝民居。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还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另外,在官方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中,该村的名称为川底下村[2]。
目录
1 历史
2 建筑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历史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地处斋堂镇西北部,太行山脉、清水河流域的峡谷北侧缓坡上,海拔约650米,面积5.33平方公里。
爨底下村背靠村北的高山,依山而建。一条南北方向的轴线贯穿村内,全部民居分列其两边,呈扇形向下方延展。村内一座弧形的大墙将爨底下村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爨底下村建于明朝,经清朝不断建设,整体保留至今。爨底下村没有一间新房,全村74套689间民居,全部是清朝民居建筑。[1]
该村村民说,爨底下村居民大部分姓韩,韩与“寒”同音。该村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爨”(拼音:cuàn,注音:ㄘㄨㄢˋ)字为象形字,有两个含义,一为“烧火煮饭”,一为“炉灶”。该村村民认为,“爨”字下面是“大火”,“大火”烧双木,可驱散寒气,韩氏家族便兴旺发达。该村村民还流传一个字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打一个字。”谜底为“爨”字。[1]
上面只是该村流传的传说。实际上据资料记载,爨底下村是因位于明朝军事隘口“爨里口”下方,故得名。明朝正德十年(1515年),在如今的爨底下村一带兴建了军事隘口——爨里口,修正城一道,由天津关管辖。天津关在明朝被称作“紧要”外口,位于京西古道和内长城的结合处,是北京防御西北来犯之敌的第一道关口。自天津关后面的山谷向下,沿着京西古道便可分别来到爨底下村、燕家台,而后进北京城。经专家考证认为,如今爨底下村的村址就是明朝爨里口正城的所在地,爨底下村的民居则是当年驻守爨里口的军队的衙署及营房。[1]
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后,明朝政府为加强天津关、爨里口一带隘口的防守工作,派军队在此驻防,爨底下村开始有军队及家属居住。明朝军队实行“卫所制”,军人列入军籍,其子孙也世代为军人。当时军队采取“耕战结合”制度,平日屯耕训练、戍守边疆的防卫戍守,战时作战。爨底下村便是驻守爨里口的军户及随军家属逐渐繁衍而成村。到清朝康熙年间,该村已有一定规模。[1]
爨底下村的兴盛,得益于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兴建的古驿道。该条古驿道是通往河北、山西、内蒙古的必经之道,明朝时为重要的军事通道。到了清朝,由于北方安定,爨底下村的军事作用不再重要,这条古驿道又成为来往北京与西北地区的商旅的通道。位于古驿道上的爨底下村成为商旅途中落脚之处。清朝康乾时期,爨底下村商业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村中有八家买卖铺子、三至四家骡马店,如今留下名号的有瑞福堂、瑞庆堂等等。[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丰沙线铁路及109国道开通,爨底下村失去古驿道商品集散中心及客栈的地位,变成以农业为主的小山村。20世纪末,随着爨底下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爨底下村的民居又成为“店居一体”形式。[1]该村还吸引了不少影视剧摄制组前来拍摄,如电影《英雄》、《手机》、《投名状》等等。[1][3]
建筑
广亮院:爨底下村分层而建,位于该村上部的院落均为沿街呈南北方向的建筑。广亮院是爨底下村地势最高且位于中轴线顶端的一所宅院,建于清朝早期,在清末及中华民国时期曾屡经修缮。爨底下村建筑中的最大特色便是山地四合院,广亮院体现了这一特色。广亮院是全村规模最大、最为气派、等级最高、装饰最考究的民居。名叫“广亮院”是因该院的院门设在门楼中间,如同四合院的广亮大门。实际上根据院门的形制看,这仅是普通人家的如意门。广亮院门前设有七级台阶,门前的地面由两块石板铺成,一条青石,一条紫石。村民称,门前铺青石喻意“脚踏青云”,紫石寓意“紫气东来”。此宅院门口并列有三个样式相同的大门。据说,广亮院的主人曾是驻守沿河口的百户侯韩仕宁的后裔,韩家有三位兄弟驻守爨里口,三兄弟的后裔分别住在广亮院的三个门内,当地村民遂称其为“韩家三大门”。广亮院大门上有木雕门罩。进入院门,门道两侧有壁画,笔法细腻。四合院为南、北两进,院落分为东、中、西三路,是三个相对独立的院落,院外设有围墙,使广亮院形成一个大四合院。广亮院共有房45间。广亮院依山而建,院内北高南低,高度相差约5米。顺着院内台阶可至广亮院的后院,这里有“大五间”。大五间的室内三明两暗五间五檩,两侧是卧室,中间是过厅,屋内隔扇有雕花壁罩,窗下设有棋盘炕,门外台阶上有猫洞,台阶下有个狗窝。两侧耳房下有储藏室,还有通气孔及排水口。[1]
石甬居:自广亮院沿街向东,沿小路走到村东尽头,有一组小院,便是石甬居。石甬居门前是一条以彩色山石铺成的甬道,石甬居因此而得名。石甬居由三座坐北朝南的三合院组成。石甬居外墙上绘有水墨画,院内墙上为大幅行书墨迹。村民称,石甬居原来是韩家管家的宅院,早年间曾在此开办私塾,韩家子弟都在此念书。[1]
双店院:清朝爨底下村的转型,也体现在村内民居上。爨底下村上部可见军事防御体系,爨底下村下部则多是为商旅服务的客栈,形成许多“店居一体”的建筑,例如既是商店又是骡马店的“双店式”四合院。在爨底下村南侧靠近古道之处,有一座很独特的院落,村民说这是一家骡马店院,即招待商旅的旅店。该院院门一座套一座,大门内还有两座门,一座门通向骡马店,一座门通向店主人的居所,此即“前店后宅”,曾为清朝北方常见的店铺形式。[1]
五道庙:位于村内碾房北侧的三岔路口。是一间坐北朝南的小房。小房内的龛台上供奉着五道爷。五道庙为阴司的“报到处”,村内老人逝世后,子女要来该庙报到。[1]
娘娘庙:位于村东南侧的山坡上,据说庙内供奉的娘娘负责送子、送福。[1]
龙王伏魔庙:位于该村东山的半山腰,是该村建筑等级最高的庙宇。龙王伏魔庙起初称“龙王庙”,建于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为村民祈雨、转灯、祭天之场所。龙王庙内还套着一座关帝庙,供奉关帝。村民称,龙王庙内供奉关帝是因爨底下村位于京西古道旁,过去商业发达,龙王庙内遂增设利市财神关帝,起到“招财进宝,庇护商贾,利市发达”之作用。增加供奉关帝后,龙王庙遂改称“龙王伏魔庙”。爨底下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祭龙王。[1]
参考文献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青山古村如梦里明清老屋讲古今,北青网,2011-11-16[永久失效链接]
↑ 2013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斋堂镇. [2016-03-17].
↑ 跟随《投名状》亲密接触爨底下村. 京郊旅游网. [2009-07-10].
外部链接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川底下·北京古山村·明清古村落)
查论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华北北 京(5)爨底下村 | 灵水村 | 琉璃渠村 | 焦庄户村 | 水峪村
天 津(1)西井峪村
河 北(32)鸡鸣驿村 | 于家村 | 冉庄村 | 英谈村 | 偏城村 | 北方城村 | 大梁江村 | 王硇村 | 上苏庄村 | 小龙窝村 | 花驼村 | 开阳村 | 吕家村 | 南留庄村 | 水西堡村 | 宋家庄村 | 大固城村 | 任家涧村 | 卜北堡村 | 镇边城村 | 北盆水村 | 西沟村 | 绿水池村 | 崔路村 | 鱼林沟村 | 内阳村 | 龙化村 | 大贺庄村 | 什里店村 | 原曲村 | 南王庄村 | 北岔口村
山 西(96)西湾村 | 皇城村 | 张壁村 | 西文兴村 | 梁村 | 良户村 | 郭峪村 | 小河村 | 师家沟村 | 李家山村 | 夏门村 | 窦庄村 | 上庄村 | 店头村 | 大阳泉村 | 西黄石村 | 苏庄村 | 湘峪村 | 王化沟村 | 北洸村 | 冷泉村 | 阎景村 | 光村 | 丁村 | 郭壁村 | 大周村 | 拦车村 | 冶底村 | 奥治村 | 谷恋村 | 伯方村 | 屯城村 | 得胜堡村 | 安家皂村 | 辛庄村 | 宋家庄村 | 桃叶坡村 | 瓦岭村 | 上董寨村 | 下董寨村 | 南庄村 | 上盘石村 | 乱流村 | 乌玉村 | 大汖村 | 琚寨村 | 东庄村 | 岳家寨村 | 虹霓村 | 霞庄村 | 古寨村 | 牛村 | 南安阳村 | 尧沟村 | 上伏村 | 府底村 | 泽城村 | 固隆村 | 东沟村 | 贾泉村 | 石淙头村 | 天井关村 | 渠头村 | 洞八岭村 | 陟椒村 | 段河村 | 积善村 | 上阁村 | 尉迟村 | 武安村 | 嘉峰村 | 旧广武村 | 后沟村 | 上安村 | 段村 | 洪山村 | 南庄村 | 大靳村 | 董家岭村 | 下洲村 | 南东村 | 南河村 | 龙门河村 | 马跑泉村 | 史伯村 | 曹公村 | 古桃园村 | 许村 | 彩家庄村 | 西庄村 | 孙家沟村 | ]前青塘村 | 三交村 | 高家垣村 | 南洼村 | 段村
内蒙古(2)美岱召村 | 五当召村
东北辽 宁(1)石佛一村
吉 林(1)白龙村
华东上 海(2)下塘村 | 革新村
江 苏(12)陆巷村 | 明月湾村 | 礼社村 | 杨湾村 | 东村 | 焦溪村 | 三山村 | 漆桥村 | 余西村 | 杨柳村 | 杨桥村 | 沙涨村
浙 江(44)俞源村 | 郭洞村 | 深澳村 | 厚吴村 | 三门源村 | 新叶村 | 屿北村 | 山头下村 | 高迁村 | 大济村 | 南阁村 | 许家山村 | 寺平村 | 冢斜村 | 碗窑村 | 嵩溪村 | 河阳村 | 大陈村 | 荻港村 | 榉溪村 | 芹川村 | 福德湾村 | 下樟村 | 霞山村 | 独山村 | 鄣吴村 | 西溪村 | 龙宫村 | 上吴方村 | 李村 | 茆坪村 | 李家坑村 | 走马塘村 | 方家河头村 | 柿林村 | 倍磊村 | 管头村 | 梓誉村 | 南坞村 | 清漾村 | 灵山村 | 泽随村 | 岭根村 | 张思村
安 徽(24)西递村 | 宏村 | 渔梁村 | 江村 | 唐模村 | 棠樾村 | 屏山村 | 呈坎村 | 查济村 | 南屏村 | 黄村 | 关麓村 | 黄田村 | 龙川村 | 雄村 | 龙岗村 | 灵山村 | 坑口村 | 卢村 | 瞻淇村 | 昌溪村 | 石门高村 | 石家村 | 磡头村
山 东(11)朱家峪村 | 东楮岛村 | 雄崖所村 | 李家疃村 | 高家庄子村 | 梭庄村 | 蒲家庄村 | 徐家村 | 齐西村 | 上九山村 | 前王庄村
福 建(57)田螺坑村 | 培田村 | 下梅村 | 福全村 | 城村 | 桂峰村 | 廉村 | 漈下村 | 赖坊村 | 三洲村 | 中心村 | 漈头村 | 芷溪村 | 琴江村 | 大源村 | 闽安村 | 竹贯村 | 中复村 | 土坑村 | 埭尾村 | 浦源村 | 仙蒲村 | 半月里村 | 忠山村 | 良地村 | 济川村 | 东洋村 | 钟腾村 | 御帘村 | 林浦村 | 紫山村 | 山寨村 | 东坂村 | 下曹村 | 樟脚村 | 西安村 | 福林村 | 石桥村 | 塔下村 | 河坑村 | 金坑村 | 锦屏村 | 初溪村 | 丁黄村 | 水头村 | 汤屋村 | 社前村 | 上山村 | 壁洲村 | 坦洋村 | 晓阳村 | 楼下村 | 西昆村 | 桃溪村 | 长洋村 | 前洋村 | 下党村
江 西(37)流坑村 | 渼陂村 | 理坑村 | 贾家村 | 燕坊村 | 汪口村 | 罗田村 | 严台村 | 白鹭村 | 陂下村 | 延村 | 天宝村 | 钓源村 | 竹桥村 | 关西村 | 虹关村 | 沧溪村 | 思溪村 | 东龙村 | 桑园村 | 东源曾家村 | 塘边村 | 湖洲村 | 礼芳村 | 英溪村 | 曾家村 | 新园村 | 周田村 | 柘溪村 | 爵誉村 | 游垫村 | 全坊村 | 疏口村 | 岐山村 | 湖坪村 | 篁岭村 | 西冲村
中南河 南(9)临沣寨(村) | 张店村 | 翟集村 | 冢王村 | 下宫村 | 山头赵村 | 一斗水村 | 双庙村 | 庙上村
湖 北(15)大余湾村 | 滚龙坝村 | 两河口村 | 羊楼洞村 | 庆阳坝村 | 鱼木村 | 杏花村 | 上冯村 | 下容村 | 柯大兴村 | 金寨村 | 前湾村 | 漫云村 | 祝家楼村 | 宝石村
湖 南(25)张谷英村 | 上甘棠村 | 高椅村 | 干岩头村 | 坦田村 | 龙溪村 | 板梁村 | 五宝田村 | 老司城村 | 芋头村 | 坪坦村 | 上堡村 | 大园村 | 兰溪村 | 捞车村 | 沩山村 | 沙洲瑶族村 | 永丰村 | 石泉村 | 龙家大院村 | 楼田村 | 虎溪村 | 明中村 | 荆坪村 | 双凤村
广 东(25)大旗头村 | 鹏城村 | 南社村 | 自力村 | 碧江村 | 大岭村 | 塘尾村 | 翠亨村 | 歇马村 | 南岗古排村 | 前美村 | 石塘村 | 山村 | 上岳古围村 | 松塘村 | 塱头村 | 良溪村 | 浮石村 | 苏二村 | 林寨村 | 石寨村(蕉岭县) | 石寨村(陆丰市) | 程洋冈村 | 水东村 | 五星村
广 西(29)大芦村 | 高山村 | 秀水村 | 扬美村 | 旧县村 | 江头村 | 福溪村 | 榜上村 | 月岭村 | 同江村三江坡 | 蔡村 | 朗梓村 | 云龙村 | 萍塘村 | 大楼村 | 岭塘村(朱砂垌) | 长旺村 | 庞村 | 谭良村 | 榜山村 | 龙安村 | 龙井村 | 秀山村 | 龙道村 | 荷塘村 | 大田村 | 英家村 | 玉坡村 | 三堡村
海 南(3)保平村 | 十八行村 | 高林村
西南四 川(6)莫洛村 | 迤沙拉村 | 萝卜寨村 | 天宫院村 | 新溪村 | 乐道街村
重 庆(1)安镇村
贵 州(16)云山屯村 | 隆里村 | 肇兴寨村 | 丙安村 | 增冲村 | 马头村 | 楼上村 | 怎雷村 | 鲍屯村 | 上郎德村 | 龙潭村 | 云舍村 | 芭沙村 | 地扪村 | 大利村 | 镇山村
云 南(11)白雾村 | 诺邓村 | 郑营村 | 东莲花村 | 云南驿村 | 金鸡村 | 文盛街村 | 曲硐村 | 清水村 | 翁丁村 | 城子村
西 藏(4)帮兴村 | 吞达村 | 错高村 | 科迦村
西北陕 西(3)党家村 | 杨家沟村 | 柏社村
甘 肃(5)街亭村 | 胡家大庄村 | 河口村 | 继红村 | 罗川村
青 海(5)郭麻日村 | 电达村 | 班前村 | 大庄村 | 拉则村
宁 夏(1)南长滩村
新 疆(4)麻扎村 | 阿勒屯村 | 博斯坦村 | 琼库什台村
备注:以上为截止到2019年1月中国国家文物局所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共七批487个,括号内备注各省总数。
查论编北京市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城区
北京大学红楼
天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故宫
天坛
智化寺
国子监
雍和宫
皇史宬
古观象台
北京城东南角楼
正阳门
太庙
社稷坛
北京孔庙
崇礼住宅
北京鼓楼、钟楼
可园
孚王府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淳亲王府
英国使馆旧址
花旗银行旧址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日本使馆旧址
意大利使馆旧址
正金银行旧址
日本公使馆旧址
法国使馆旧址
奥匈使馆旧址
国际俱乐部旧址
法国兵营旧址
比利时使馆旧址
圣米厄尔教堂
袁崇焕墓和祠
地坛
柏林寺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亚斯立堂
协和医学院旧址
孙中山行馆
明北京城城墙遗存注1
东便门段
左安门值房
文天祥祠
普度寺
东堂
基督教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旧址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
智珠寺
北京站车站大楼
西城区
妙应寺白塔
北海及团城
北京宋庆龄故居
恭王府及花园
郭沫若故居
牛街礼拜寺
天宁寺塔
大高玄殿
历代帝王庙
南堂
景山
白云观
法源寺
先农坛
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
德胜门箭楼
月坛
中南海
关岳庙
醇亲王府
广济寺
安徽会馆
报国寺
清农事试验场旧址
西什库教堂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北京国会旧址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大栅栏商业建筑
瑞蚨祥旧址门面
谦祥益旧址门面
祥义号旧址门面
劝业场旧址
北平图书馆旧址
北京鲁迅旧居
万松老人塔
明北京城城墙遗存注1
西便门段
克勤郡王府
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教堂
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群
中央银行旧址
大陆银行旧址
保商银行旧址
中国农工银行旧址
户部银行旧址
辅仁大学本部旧址
盛新中学与佑贞女中旧址
李大钊旧居
梅兰芳旧居
长椿寺
北京湖广会馆
朝阳区
北京东岳庙
清净化城塔
元大都城墙遗址注2
日坛
四九一电台旧址
海淀区
真觉寺金刚宝座
颐和园
圆明园遗址
觉生寺
景泰陵
碧云寺
大慧寺
十方普觉寺
未名湖燕园建筑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元大都城墙遗址注2
大觉寺
静明园
健锐营演武厅
万寿寺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摩诃庵
慈寿寺塔
醇亲王墓
双清别墅
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
丰台区
卢沟桥(含宛平城)
金中都水关遗址
镇岗塔
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
劳动补习学校旧址
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警察局驻地旧址
二七机车厂近代建筑遗存
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
“二七”烈士墓
石景山区
法海寺
承恩寺
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房山区
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经
含房山大白玉塘采石场遗址
周口店遗址
琉璃河遗址
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
十字寺遗址
金陵
良乡多宝佛塔
姚广孝墓塔
琉璃河大桥
原子能“一堆一器”旧址
昌平区
居庸关云台
十三陵
银山塔林
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注3
门头沟区
戒台寺
潭柘寺
爨底下村古建筑群
灵岳寺
延庆区
延庆古崖居
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注3
通州区
通州近代学校建筑群
潞河中学
富育女校
华美学校
顺义区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平谷区
上宅遗址
跨省市区
大运河(北京段包括:高梁闸、什刹海、玉河故道注4、白浮泉遗址、黑龙潭及龙王庙、广源闸、平津闸、庆丰闸、永通桥及石道碑、张家湾城墙及通运桥、南新仓、通州燃灯塔等文物点)长城注5
注1:明北京城城墙遗存为东城区和西城区共有。
注2:元大都城墙遗址为朝阳区和海淀区共有。
注3: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为昌平区和延庆区共有。
注4:玉河故道包括澄清上闸(含万宁桥)、澄清中闸(含东不压桥)
注5:包括北齐长城、明长城。北齐长城东起平谷区,经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西迄门头沟区。明长城东起平谷区,经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西迄门头沟区。详见北京市长城列表。
参见: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