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隍,究竟拜的是什么?
世界杯意大利阵容 2025-05-11 12:51:33
如此说来,在中国人眼里,城的作用,首先是挡水,所以才说是鲧发明了造城。
02
后来,城的作用则主要是防备侵略,在古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道高高的城墙,可以使敌人长期攻不下来。战国时代,墨家反对侵略战争,墨子和他的弟子们就经常帮助别人守城。据说当时的能工巧匠鲁班发明了一种攻城的机械,很可能就是云梯,献给楚王。墨子则造了一架更高明的机器,当场演示,破了鲁班,楚王也就放弃了他的侵略计划。
城的防水作用仍然存在。《三国演义》上说,曹操打吕布,吕布跑到下邳,曹操就用水灌城。由于城墙厚,水灌不进去。最后还是由于部下叛变,曹操才俘虏了吕布。而北宋时代的开封城,对于防备黄河洪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时代变了,城与隍的作用,主要是防备侵略、保卫居民的安全了。
03
中国古代和其他民族一样,都要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东西造成神,加以祭祀,并且乞求神保护自己,给自己降福。不过在中国,虽然城与隍早就存在,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但直到汉朝末年,还没有把城隍正式作为神灵加以祭祀。其原因,当是由于战国以前,城是王者或诸侯的城,王者、诸侯的祖宗,即是自家的保护神,用不着另外造神。秦汉时代,国家统一,只要国家安全,城就安全,为城造神的要求也不迫切。
汉朝末年,情况变了。军阀混战,各霸一方。统一的国家崩溃了,城也不是哪个诸侯的了。谁有力量,就可以占据一座城,称王称霸。张飞就是占据古城,迎接了刘备和关羽。城与隍维护城内居民安全的作用突出出来,于是,城隍神出现了。据说最早祭祀城隍的,是孙权的吴国。
此后的魏晋南北朝,又是几百年乱世。隋唐统一,不到二百年,就又是藩镇割据。城隍维护城内居民安全的作用也就不断强化,对城隍神的祭祀也就日益普遍起来。
不过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城隍神并不是像万物有灵论者所说的,是城与隍的精灵,而是某位将军。比如灌将军,可能是汉朝的灌婴,他不只一次镇守荥阳;还有张巡,唐朝人,安禄山叛乱时,他坚守睢阳,宁死不屈,对保护唐朝富庶的江浙地区,起了屏障的作用。把他们作为城的保护神,顺理成章。
神灵是不存在的,但人们的愿望是真实的。造什么样的神灵,也就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希望。以将军为城隍,说明人们对城隍的期望,首先是保护自己的安全。
后来,城隍神祭祀日益引起国家的关注。至少从宋代起,地方主官上任,首先要拜的神灵之中,就有城隍。元代建国,开始由国家出面,在京城修建城隍庙。到明朝,城隍神被正式列入国家祀典。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根据城市的级别,给城隍神分别加封王、公、侯、伯等爵位,后来觉得不妥,又加以取消。城隍神祭祀的迅速发展,说明城市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
04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隍神的职能发生了变化。作为将军守城的作用日益降低,而作为地方主官决狱判案的作用日益突出出来。有些城隍庙,其正堂可说就是官府的公堂。有的城隍庙里,还有阎王殿。十殿阎王之中,就有著名的清官包拯。
地方主官上任,首先要拜城隍。在官府断不了的案子,或者当事人认为官府所判不公,就到城隍庙里请神复审。也有先到城隍庙的,如果不服,就要到官府复审。一个官府,一个城隍庙,共同为城内的治安状况和社会公正负责。
官府断案不公,或者有案不破,容易理解,所谓昏官、贪官,人们也司空见惯。城隍是神,断案也会不公吗?也有破不了的案吗?其实这更好理解。不是城隍不公和无能,而是神根本就不存在。
《聊斋志异》中有《考城隍》一篇,说做城隍也要通过科举考试。城隍神本就“子虚”,考城隍更是“乌有”。然而其事则虚,其情则真。人们盼望着一个英明、清廉的主宰,维护城市的社会治安和公正。
05
随着现代化武器的出现,城的情况又变了。如今的城,实际无城,也无隍。因为无论是城还是隍,不仅挡不住洪水,更挡不住现代化武器,所以干脆不要,省得劳民伤财。就中国而言,过去叫城的,现在多称为“市”,表明那主要是买卖东西的地方。至于习惯上仍然叫城,不过因为那是由过去的城延续下来的。
城也好,市也好,居住其中的人们,现在一般不再担心别人对整个城市的侵略,但对城市的社会治安和公正,其担忧则与日俱增。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已经不能寄希望于自己创造的城隍,而只能寄希望于自己选举的城市的管理者了。
在那有城有隍的时代,城内居民一般不关心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问题,在如今则是一个大题目。现在的城市,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我们祝愿,祝愿我们的城市不仅经济高度发展,而且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公正。
作者:李申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推荐:怀疑探索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