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九位县侯,有两人名不见经传,为何封侯时间却比魏延还要早?
世界杯意大利阵容 2025-08-19 13:22:44
蜀汉朝廷历来对封侯之事持谨慎和克制的态度,刘备在世时,仅仅有少数几位大臣享有爵位。甚至连诸葛亮、赵云和魏延等人,都是在刘禅继位之后才得到封侯。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整个蜀汉朝的封侯人数不到五十人,而其中地位最高的县侯也只有九位,这些人包括魏延(南郑侯)、姜维(平襄侯)、王平(安汉侯)、句扶(宕渠侯)、马岱(陈仓侯)、吴懿(济阳侯)、吴班(绵竹侯)、刘豹(阳泉侯)和向举(青衣侯)。其中,张飞的西乡侯和诸葛亮的武乡侯因存在争议,未被列入其中。
从这份名单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魏延、姜维、王平、句扶、马岱、吴懿和吴班等七人,几乎全是蜀汉后期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即便吴懿与吴班身为外戚,他们也不乏战功。值得注意的是,南郑侯魏延虽然封侯时间最早,但在他之前,还有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县侯,他们分别是阳泉侯刘豹和青衣侯向举。这两人几乎在史料中没有任何详细记载,似乎也未立下什么显赫战功。那么,为什么这两位看似平凡的人能够如此早就获得封侯的待遇呢?接下来,我们不妨通过一些史料中的简略记载来探讨其中的缘由。
《三国志·先主传》曾提到,在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帝改年为黄初时,有一群人曾上奏推举刘备称帝,其中就有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以及一些其他人物。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对于这两位侯爵的身份和背景知之甚少。不过,结合其他史料的线索,我们或许可以大致推测出他们的身份以及为何能够在如此早的时间获得县侯封号的原因。
展开全文
阳泉侯刘豹的身份极有可能是汉室宗亲的一支。两汉三国时期,阳泉县在地理上有两个分布。一个在今安徽霍丘县西北,另一个则位于今四川德阳市西北,由刘备从益州的广汉郡划出。关于刘豹的身份,有两种可能:第一,刘豹可能是六安王刘寄的后裔,正如刘备一样属于汉室宗亲,因此才被刘备封为阳泉侯;第二,虽然刘豹是汉室宗亲,但他并非六安王的后代,而是在刘备征服益州的过程中,刘豹因其家族背景稀少而被特意封为阳泉侯。
至于青衣侯向举,他所封的青衣县原属蜀郡,而青衣这一地名很可能与青衣羌国有关。汉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青衣县被更名为汉嘉县。向举的姓氏来源众多,其中一支来自巴郡的南郡蛮族。巴氏族群的后裔在汉武帝时期改姓为向氏,因此,向举很可能属于这一支的后裔。再者,向举也有可能是青衣羌国的王族后裔。随着刘备入主益州,向举率部归附,因此刘备将他封为青衣侯也就不难理解。
因此,阳泉侯刘豹和青衣侯向举这两人的封侯,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某个历史事件中力推刘备称帝,而是源自他们的背景。刘豹作为汉室宗亲,以及向举作为归附的部族首领,都具备了被封为县侯的合理条件,刘备的封侯决策看似平常,却充满了背后的深意。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蜀汉封侯的标准并非单纯依靠功勋,而更看重的是门第、背景以及对刘备势力的支持。正是这些历史背景,使得阳泉侯刘豹与青衣侯向举能够在众多武将和名臣中脱颖而出,提前获得封侯的荣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