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和小米,谁更有竞争优势 把《竞争战略》看完之后,来分析下, 腾讯 和 小米 各自的行业结构是什么样,它们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腾讯 腾讯 ...
世界杯比赛时间表 2025-07-25 22:31:56
来源:雪球App,作者: 在能力圈内做事,(https://xueqiu.com/1301673321/248153159)
把《竞争战略》看完之后,来分析下,腾讯和小米各自的行业结构是什么样,它们在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腾讯腾讯的业务是社交+内容,在社交上以微信和QQ为代表的聊天、朋友圈、QQ空间,在内容上以游戏、视频、音乐为代表。内容增值服务、广告、金融是腾讯主要利润来源。那先看行业结构:
1.替代者。替代最主要的变量是技术突破和趋势变化。社交方面,社交是人的本质需求,微信和QQ是移动时代的社交载体,如果技术突破和趋势变革,就可能会出现新的社交方式,例如AR/VR和元宇宙,这也是腾讯最担心的,且它往往以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内容方面,潜在进入者很多,人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在精神和服务上的需求广阔,这既意味着腾讯的市场空间大、也意味着潜在进入者在某个意料不到的方面,就有切入机会。抖音的短视频泛娱乐,给用户提供了有趣的内容,这就挤占了腾讯用户的时间。
2.买方:对于非云业务,腾讯的买方是用户,比较分散,从个体看议价能力弱(不存在买方销售比重过大的情况),但若当成整体看,买方从数量上看增长空间基本到顶,从用户所消费的服务上看,还有横向增长空间,用户需求和企业能力匹配(腾讯是特别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买方议价能力弱,服务成本低。对于云业务,买方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政府、国企,虽然市场需求空间大,增长潜力大,但是买方需求和腾讯能力不是特别匹配,前者希望个性化定制,后者希望标准化输出,买方议价能力较强,同时服务成本高。
3.供应商:腾讯不同业务间的供应商情况不同。对于游戏,在国际化游戏工作室方面,是以投资入股或直接就控股,是以准一体化(垂直一体化的一种)的方式运作。对于广告,没有供应商。对于视频,供应商是内容提供方,是产品的核心组件,比较强势,成本也高,垂直一体化(自制剧)还没能成为主流。对于云服务,供应商是运营商,其有政策壁垒,无法垂直一体化,也无法扩大供应商群体、引进竞争,供应商处于强势地位。
4.行业竞争者。在社交方面,竞争格局处于一支独大的局面,腾讯的体量和规模,远大于其他有社交属性的,如知乎、豆瓣、微博这样的平台,且具有人群广泛性、具备网络效应,壁垒高、竞争性弱。在内容方面,部分处于一超多强,如游戏,网易、米哈游都挺强;部分处于势均力敌,如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部分处于己弱它强,如云计算。但总体来说,各业务中的玩家都是相对集中的格局,无论是游戏、金融、广告,都有壁垒,不分散,这就使得竞争相对有限。即使盈利能力差的,如视频、云计算,玩家也有限,其盈利差不是竞争原因,而是供应商处于强势,侵蚀了利润。
5.潜在进入者。社交上,腾讯壁垒深厚,几乎是没有潜在进入者了。内容上,潜在进入者目前看不多,虽然内容很广泛,但能对腾讯形成挑战的,除了曾经的抖音,阿里、百度都不擅长,国外的巨头更有可能成为威胁,如苹果、微软,但历史上有政策方面的考量,facebook进不来就是个例证。
腾讯整体战略,那显然是差异化的,而不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社交和内容是虚拟资产,其满足人的情感需求,本身就不是靠价格取胜,差异化属性明显。
小米小米的业务是铁人三项: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雷军是把硬件作为小米的流量渠道,通过打造“感动人心、价格公道”的产品,来吸引用户。互联网服务是盈利点。
1.替代者。目前看,还没有哪项新技术可以替代手机。虽然有汽车、智能家电等各能联网的载体,但移动手机看还是普及率最高、最方便的。
2.买方。从移动设备来说,中国是增长见顶,全球过去5年有4年是销量下滑。手机是一次性销售的产品,在智能手机持有率高点的情况下,需求来自于大约2年一次的换机,经济下行换机期还有延长,从小米的增长空间看比较窄。买方选择权很多,国内就有小米、vivo、oppo,还有国外品牌,对价格较为敏感(本身智能手机是大件商品,容易价格敏感)。小米提供标准化产品,服务成本不高。
3.供应商。小米是代工模式,自己负责产品和设计,生产由富士康代工。从市场地位来看,小米面对富士康至少不会处于强势态势,能够做出精品生产的厂家也比较少,竞争较少,小米也没有垂直一体化。
4.行业竞争者。国内三家国外两家,市场集中度不低,但是各家规模差不多,各家可能都有20%份额,加上买方对价格敏感(苹果除外),这就使得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因为各家份额类似,无法形成有领先优势的规模壁垒。在技术壁垒上,小米尽管仍然创新领先,但其经验曲线较低,很容易因为人才流动或者模仿,来失去先行优势。例如小米推出陶瓷手机,很快就被苹果、Oppo模仿。
5.潜在进入者。目前看各大巨头,都不再想进入智能手机这块。曾经在移动时代兴起时,阿里等想过,但目前市场玩家基本稳定。
小米整体战略,显然是总成本战略,叠加创新的差异化,但因为技术经验曲线较低,这个差异化不大。在小米诞生早期,其创新优势明显,但随着经验和技术被广泛传播,其技术优势不再成为高的壁垒。买方需求持平或下降、行业各家规模类似、竞争激烈,我觉得小米的行业结构,过于困难。尽管雷军想做个伟大的企业,但从智能手机的商业模式上,太过于困难。
小米把智能手机作为流量,打造AIoT的战略,这若能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迁移成本,那壁垒就会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