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军舰的速度总是在30节左右?30节到底有多快?
世界杯比赛时间表 2025-07-05 23:55:23
那么到最后计算绳索长度的时候,只要数绳索上边的节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要测量绳索的长度。
这种方法不仅方便还快,而且只要统一了一节的长度,很容易就对比出两艘船的船速了。
于是节就成为了船速的一个计量单位。
那么这个单位用的时间一长,到了后来关于海里东西的速度都开始习惯使用节来表示。
比如海水的流速,海上的风速,甚至是各种水上武器鱼雷等等。
后来为了方便,就规定一节等于一小时行驶一海里,而一海里的长度是1.852公里。
说实话,这个一海里挺别扭的,还有零有整的,那么这个一海里的长度又是怎么和公里挂钩的呢?
他是这么来的,一海里指的是地球子午线上纬度一分的长度。
这个看起来似乎很标准,但问题是地球说到底是一个略显椭圆形的球体,不怎么规则,不同维度的弧度长短是不一样的。
比如赤道上的纬度一分长度是一千八百四十三米,而两级的却变成了一千八百六十一点六米。
所以这就得统一,后来在1929年的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上,明确了纬度一分的长度是一千八百五十二米,就此一海里的长度就确定下来,随着一节这个速度单位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数字了。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在海上还有一个比节小的单位,叫链,一链的长度是十分之一海里。
怎么说呢?如今的仪器也相当的先进,航速这个问题,只要愿意,速度以数字的形式随时都会显示在显示屏上,但处于习惯,节这个单位依然在使用。
那么一节代表着一小时行驶1.852公里,而三十节的速度就是一小时行驶55.56公里。
这个速度放在陆地上,不能算快,要知道走高速,小汽车最低都能开到六十公里,高了的话能上到一百二十公里。
如果是跑车的话,速度会更快的。
当然了,安全是第一条,不然就要亲人两行泪了,所以这里仅仅做个比较,开车的切记太快。
海上之所以慢,主要因为水的阻力和风的阻力等等的原因,想快也快不了。
接下来就说说,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如今的军舰速度都在三十节左右。
我们都知道,军舰的作战能力,完全取决于军舰上装备的反舰导弹,巡航导弹。
那么这些导弹的速度可以做到一秒超过三百米的速度。
而且直升机装备到军舰上,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直升机的速度大概是在一小时二百七十到三百七十公里的样子。
所以面对军舰装备的这些武器,有些人一度认为,提高军舰在海上的机动能力,是决定未来军舰在海上作战,面对各类导弹,能够存活下来的一个保障。
那么军舰的速度,也一度成为发展军舰的重要指标。
怎么说呢?提议这种东西,有提出意见,就一定有反对的。
对于军舰提高速度,从而提高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另一些人就反对。
那么他们给出的意见是,如今科技的发展,让海上作战的军舰,越来越依靠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和侦察设备。
发展到最后,就会出现超视距对战的场面。
那么在这种战场上,军舰的速度有用吗?根本就没有多少用。
而且军舰速度的提高,是一个相当费时费钱的差事,为了提高军舰几节的航速,耗费的资金是不可接受的。
再说想要提高军舰的速度,一个绕不过的坎就是提高动力的输出,这必然就要加重军舰的重量,挤占本身就没有多少空间的军舰。
总结一句话就是不值得。
如今现代化的军事装备都开始注重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飞机讲究隐身,军舰也不逞多让,也开始讲究,想法设法的规避雷达,卫星的侦察。
而军舰一旦提高了速度,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各种电磁信号,红外线信号,变得异常亮眼。
那么军舰的隐蔽性,隐身性能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在这部分人看来,军舰提高速度是一个得不偿失的选择,不应该推广。
这么说来,貌似第二种说法很靠谱吗?
怎么说呢?如今的军舰超过30节的也有不少,比如说LCS—1自由级,航速就达到了四十七节,LCS—2独立级,航速达到了四十三节,野牛级登陆艇更是达到了六十三节的航速。
如果这么看的话,貌似第一种想法还是很有市场的。
接下来说一组数据,就明白了,第一种想法为什么会有市场。
超过三十节航速的军舰,暂且把他们叫做高速舰。
高速舰最大的优点就是生存能力会提高不少。
首先第一个,在作战的过程中,高速舰在接到任务的时候,可以快速地从一个地区开往另一个地区、
因为速度比较快,很有可能在对方还没有反应过来,或者在制作防御和反击的时候,高速舰已经到达了预定作战区域了。
第二个,就是文章之前提到的高速舰可以规避来袭的导弹,从而提高军舰的生存能力。
比如一发反舰导弹,以三百米每秒的速度,喷着火星子就朝着军舰奔过来。
那么导弹在突袭的过程中,各种电子设备是全部打开的,提前二十秒侦察到导弹的来袭方向和路径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这个时候作为防御一方的军舰,就要开启反导系统来反击这枚来袭的导弹了。
如果这个时候,各种反导系统都用上了,什么干扰装置,导弹拦截,甚至是舰炮都用上了。
而成功拦下这枚来袭的导弹,很多资料给出的数据是90%的概率。
这个数据是很高的了,能够击中军舰的概率不高,但再怎么不高,还是10%的概率不是。
假设人家这来袭的导弹还就是这10%的概率,成功的躲开了这一系列的反导系统,一股脑的还向着军舰扑过来。
这个时候,二十秒的时间,基本上就剩下四秒的时间留给军舰做最后的针扎了。
那么作为军舰反制导弹的最后一道手续舰炮都用上了,剩下的就只有依靠军舰的灵活性和他的航速来规避这枚来袭的导弹。
三十节航速的军舰,在这四秒钟内也就移动十来米的距离,转向做到两度左右。
就这点数据是根本避不开来袭的导弹,被炸上的概率是100%。
如果是一艘达到六十节的高速舰艇,在最后的四秒钟里,可以做到行驶一百二十米的距离,转向四度的程度。
那么这个距离和这个转向数据,会大概率地避开导弹,就算是避不开,军舰上的很多关键性的部位都可以避开,从而提高军舰的生存能力。
而且在这四秒钟内,军舰投入各种干扰装备也是可行的,这样的话,军舰的生存能力又会进一步的提高。
有优势吗?相当有优势。
而且高速舰在反潜这块也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要知道高速舰,使用平常的螺旋桨系统是无法达到高速的要求,普遍使用的喷水推进系统,他的噪音可以降低十分贝左右。
为了提高军舰的速度,船体的形状和普通的也不一样,比如V形船体,这种特殊的船体形状,可以减少一半的声纳回波。
这就厉害了,对于潜艇来说,不容易捕捉到高速舰,那么反过来高速舰就可以使用反潜手段攻击潜艇。
要知道,潜艇一旦被水面军舰抓到了位置,被击沉就成了唯一的结果了。
所以如今的高速舰,一般都会布置在近海地区,作战范围一千海里左右。
而在深海地区作战的话,高速舰的优势就会减弱很多。
为什么呢?
军舰在大海中航行,有很多阻力的,什么水阻力,摩擦阻力,粘压阻力,附体阻力,兴波阻力等等。
举要给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军舰的速度比较低的话,兴波阻力还变小,聚集的能量会变低,激荡起来的波高也不会太高。
速度越快这个兴波阻力就会越大,比如用十五节的航速来行驶的话,兴波阻力就超过了摩擦阻力,想想看用超过三十节的航速去航行的话,这么一个兴波阻力会变的多大?
那么这个所谓的兴波阻力,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军舰的推进力就必须的变大,变得有多大呢?推进功率等于航速的五次方。
推进功率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油耗,钱!
这个数据有多大呢?
比如一艘长一百二十米的护卫舰,到了三十节的时候,他要突破这个速度,达到三十三节,那么多出来的这三节的速度,军舰就要在三十节的功率上,增加60%的输出功率。
三节的速度,就要增加60%的输出功率啊!这就意味着军舰至少要在多放置一台到两台的发动机。
发动机消耗的燃料就不提了,相对来说军舰的空间可就被压缩了。
而这个压缩,不仅仅是压缩出一台到两台的发动机空间,其他的地方也要改,挤占的空间不会小。
从而让这艘一百二十米的护卫舰,载弹量下降,续航能力下降(燃油消耗快!)等等。
这样的代价太大了,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深海战斗的军舰,想要高速,最少也的在经济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为什么高速舰,都是一些两三千吨舰艇的原因)
再有就是速度提高了,就相应的要提高舰艇的耐波性。
比如五级的海况下,军舰在三十节很容易保持航行。
如果达到四十节的速度,在五级的海况下,波浪拍击船体的周期就达到了七秒,军舰摇摆的角度会达到十度左右。
在这种摇摆下,人员的晕船程度就不用说了。
船上的各种装备尤其是电子装备,在这种摇摆的情况下受到损伤程度就会变大,而且船员的操作效率也会将低很多。
所以在深海作战的时候,高速舰不占便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军舰航速都在三十节左右的原因。
我们的目光,都被深海作战的军舰所吸引,而近海作战小吨位的军舰注意的比较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